趣找答案网2023-2024学年度高三资源分享
紧张的高三,当各学科复习试卷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,每一名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。但是对于试卷,学生要非常重视并且利用好。因为这一张张试卷都是各学科老师精心挑选的,每道试题都很有代表性,可以强化复习中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。小编今天整理了全国各省市高三各类试题供广大考生参考。
二、非选择题:本题共4小题,共52分。
17.阅读材料,按要求作答。(14分)
材料
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狼食作物的主要分布区。史前时期,栗是黄河流域分布最广粮食作物,裴李岗文化、马家窑文化等遗址都发现过粟。黍的分布与粟相当,是华北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。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,种植面积十分有限。
商周至春秋时期,稻成为仅次于黍、粟的主要粮食作物,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遗曾发现过稻壳的遗存。小麦从西亚传入并在黄河流域种植,甲骨文中多见“麦”字。品国秦汉时期,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、白渠、龙首架等大型水利工程,大为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,小麦成为仅次于粟的主要粮食作物。水稻在水利条件优越的地区已经大量种植,较以往有明显改变。
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,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这一时期城外传入的新粮食品种高梁、荞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大,其中养麦因抗秋寒低温、生长期短的特点,在南北各地广泛种植。明清时期,稻、麦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。由于自然环境变化,黄河流城水稻种植面积明显缩小,同时小麦因灌溉技术的提高,替代黍、粟成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。但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种植最明显的变化,则是以玉米、甘第、马铃第为代表的农作物的传入,它们因具有高产、耐疥、耐早涝的特点,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、麦生长的地区,全面改变了原来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组合形式。
——摘编自邹逸麟《中国历史地理概述》
(1)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,概括古代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。(8分)
(2)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,分析古代黄河流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影响。(6分)
趣找答案网2023-2024学年度高三资源分享